生命中的相遇與別離,總是輕盈得讓人後知後覺。那些不曾被珍視的尋常時刻,總在錯失之後,才顯露出它們本該有的重量。香港唱作歌手馮允謙(Jay Fung)@jayfungmusic 的音樂旅程,恰似一場對離別與重逢的深刻凝視。就像在今年推出的單曲《蘇富比》中,他娓娓道出人生的深刻矛盾,當驀然回首,才驚覺有些人事已悄然改變,有些時刻再也無法重來。「有時人生很矛盾,我們傾盡心力追求事業成就,渴望以此照顧所愛之人,卻在奮鬥的過程中,不知不覺耗盡了本該與摯愛共度的珍貴時光。除了工作、做事、物質之外,其實很多東西是很重要,是用錢都買不到的,所以要學懂珍惜當下、珍惜身邊的人。」
這些年,他的作品始終圍繞著生命的聚散無常,每一首歌曲都成為時光中的燈塔,照亮那些未能好好道別的遺憾。在他的音樂宇宙裡,離別不是終點,而是另一個相遇的起點;而珍惜,是我們對抗時間無情的唯一方式。Jay用他溫暖而堅定的嗓音提醒我們:在最後的相聚來臨之前,每一個當下都值得被溫柔珍藏。


思念成旋律
初秋的午後,馮允謙帶著一如既往的溫暖笑容出現在採訪間。最近的他正處於創作高峰期,才思泉湧的狀態讓他短短數日便向公司提交了六至八首歌曲demo。「靈感來的時候,就像泉水般止不住。」他笑著說。一直密密出新歌的Jay最近就一口氣推出全新英文作品《See Through Ya》以及廣東歌作品《手繪黑卡》,前者講述情侶間的矛盾與理解,靈感源自與朋友傾訴時發現許多人在感情中都有難以釋懷的心結。這首由他親自作曲的作品,更是繼《Close to the Edge》後,再次與孖生弟弟Tim聯手填詞,展現兄弟間難得的創作默契。
而在這些探討愛情關係的作品中,《手繪黑卡》猶如一道溫暖曙光。這首歌以最質樸的承諾,訴說超越物質的深情,不只是預支未來無限的愛,更是兩人攜手繪畫將來的約定。然而,風格多變的Jay,近年的創作始終圍繞著深刻的生命課題。就像是《地球來的人》、《給缺席的人唱首歌》、《思念即地獄》、《會再見的》等歌曲,他的歌曲總在離別與相聚間尋找平衡。今年推出的《蘇富比》,正是源自一段深刻的人生體悟,他坦言,家中發生的事情讓他反思事業與親情的取捨:「我們總以為賺錢就能照顧家人,卻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,不知不覺失去了與摯愛相處的寶貴時光。」不論是《手繪黑卡》的深情承諾,到《蘇富比》對人生的深刻反思, 馮允謙的音樂創作始終在探討愛的各種面貌。這些作品不僅是對物質與情感的思考,更是對世人的溫馨提醒:珍惜當下,因為有些東西,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。
當被問及最喜愛的作品,Jay很快就選擇了《山旮旯》,「我有很多歌都很喜歡,因為經常都會變。這一刻我突然之間想起《山旮旯》,因為我覺得《山旮旯》那份詞我很喜歡。人生很多時候去到最後其實不是只是追夢,是要珍惜你身邊的人。因為你以為他們會繼續在這裡,但是我們每一個人、每一樣東西都未必會持續永遠。所以要珍惜現在有的東西,要做的東西就去做。」他讚賞詞人黃偉文以遙遠之地隱喻人生無常,提醒人們珍惜眼前人。就像Jay的音樂作品既是個人記錄,亦是希望的載體。他期望聽眾能從他的歌曲中,感受到對生命的熱愛與對未來的期盼,並學會在離別與相聚間,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。「我覺得寫歌是一種記錄某些很重要的東西,或者有些想說的東西。除了是私人記錄、或者記錄某些東西,其實我希望可以帶出某些訊息。我希望可以給予一些人希望。希望他們有一天會再見,或者希望他們會懂得好好珍惜身邊人。」



從山旮旯歸來的人
Jay的音樂生涯並非一帆風順,但支持他繼續留在音樂工業卻只因一個理由,就是愛。「坦白講,我曾經真的有想過放棄。放棄的不是音樂,因為音樂是我自己很愛的一件事,而我覺得(音樂)永遠都不會離開我,但是的確有想過放棄做歌手這件事。那時候真的很難,但現在回想,那段時間反而讓我創作了大量作品,成為後來專輯《Detour》的基礎。」這段艱苦奮鬥的歲月,反而成為他創作的養分。
在迷茫之際,很多人總會迷失在十字路口之中,但其實若是我們能享受這段路程,以開放的心去尋找出路,就不會迷失了自己,迷茫不可怕,只怕停滯不前。「當你低潮的時候,別人叫你不要放棄其實是很難的,因為只有你自己一個會明白那種失望。我覺得那段時間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事情這麼不順利,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打擊,也令到我成長。有趣的是,我有時會覺得不要做音樂了,但我的行為又不是這樣。我的行為就是每天起來就想著寫多些歌、學多些關於怎樣去做好自己的 demo、怎樣去編曲、怎樣可以唱好我的歌。那段時間是寫了很多很多歌,而那段時間有很多歌都在我轉來這間公司的第一張碟《Detour》,所以其實那段時間不是浪費,反而是檢討,令到自己的技巧再好一點。 」
作為唱作人與歌手,馮允謙時常在「創作者」與「表演者」兩種模式間切換。他笑言:「創作時,我喜歡獨自關在房間裡;但一到表演現場,看到粉絲們開心的表情,我就會瞬間充滿能量。」他坦言,兩種身份的轉換並不容易,有時剛找到創作靈感,就必須中斷去準備演出。但他始終享受這種切換,因為這讓他能夠以不同的方式與音樂和觀眾連結。熟悉Jay的樂迷總會知道他對音樂有著近乎精益求精的執著。每次演出後,他總會反覆詢問工作人員:「剛才的表現夠好嗎?還有哪裡可以改進?」這種對完美的追求,源自他對觀眾的尊重與對藝術的敬畏。「我希望每次演出都能投入100%,甚至110%的努力,讓觀眾感受到最真實的情感。」



聚散有時 初心不變
或許是因為從高山低谷走過後,Jay的人生觀才能越發通透,他感恩自己能始終「做自己」,在複雜的娛樂圈中保持真我。「入行以來我一直都做自己,可能有時給人感覺得會傻傻的,有時可能說錯話,但這個我,就是我。因為我知道有些人簽唱片公司,他們也很有想法,形象上、性格上等等,甚至乎有機會要做另一個人。但我幸運地還是做自己。所以你見到的就是我。如果你喜歡就好,如果你不喜歡就沒辦法,這個就是馮允謙。」
談及未來,馮允謙的眼中閃爍著如星辰般期待的光芒。他渴望踏上更廣闊的舞台,舉辦巡迴演唱會,參與更多音樂節,讓自己的音符跨越地域界限,在世界每個角落響起。這一年,他的音樂旅程跨出香港,從藝術節與法國歌手Joyce Jonathan的合作,到現身曼谷獻唱認識到當地不同歌手;從馬來西亞參與音樂節演出,到最近參演音樂祭跟日本女歌手adieu同台的動人時刻,每一次跨文化對話都讓他的音樂版圖更加豐盈。
如今腳踏實地追求音樂理想,馮允謙的目標越發清晰,全因埋藏在他心底最深的,還有更長遠的願景:「我希望三十年後,當人們回顧廣東樂壇的發展歷程時,能夠想起『馮允謙』這個名字。」這份壯志凌雲的期盼,展現了他對音樂的深層次追求。他始終相信,只要堅持熱愛,便能走得更遠。「還沒入行的時候期望很大。因為我小時候會看 Grammy Awards、Oscars,這些表演我覺得很精彩。但實際入行就會知道,原來每件事都是用錢和很多心思,有些未必能實行。現在已經入了這間公司六、七年了,出了很多張碟,又上了紅館兩次,有自己的舞台。今年又有很多不同的合作,現在又有多點希望。所以其實人生就是這樣,有時會起會落,但你要相信你自己的夢想。」
若人生重來,他笑言自己或許仍是創作人,在錄音室中譜寫旋律。音樂於他,早已是生命的全部。他說:「若不做音樂,我真不知該做什麼。」這份坦誠與執著,正是他藝術靈魂的寫照。聚散終有時,唯音樂與初心永不褪色。馮允謙用他的經歷告訴我們: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都有其意義,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,都是成長的養分。只要堅持所愛,珍惜當下,就能在人生的每個無常的散聚時刻中尋找永恆,在散聚中體會完整。



Producer: Wendy So @wendyso_zipmagazine
Photographer: Ken Leung @klckin
Writer & Coordinator: Steven Wong @stevenwhk
Hair: Jamie Lee @jamieleehair
Wardrobe: Fendi @fendi , Ferragamo, Giorgio Armani, Loro Piana
《Zip Homme》 2025秋冬刊已正式出版!想知更多關於馮允謙 Jay Fung @jayfungmusic 的訪談,就趕緊去報攤入手一本吧!
Follow @zipmagazine_hk #zipmagazinehk











.jpg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.jpg)
